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在重申十八大关于“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的同时,首次提出“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的战略任务。这是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之后,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其中的“绿色化”作为在中共中央的历史文献中首次出现的新概念,集中体现了新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备受媒体和公众的关注,准确把握“绿色化”的科学涵义也相应成为社会各界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准确把握“绿色化”的科学涵义,首先必须对“绿色化”的字面含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其大致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当“绿色”用作名词时,“绿色化”指的是由无绿色转变为有绿色,由较少或较小范围的绿色转变为较多或较大范围的绿色,由部分或局部的绿色转变为全部或全局的绿色。二是当“绿色”用作形容词时,“绿色化”所指的是由不具有“绿色的”属性转变为具有“绿色的”属性,由具有较弱或较浅的“绿色的”属性转变为具有较强或较深的“绿色的”属性,由部分或局部具有“绿色的”属性转变为全部或全局具有“绿色的”属性。总之,“绿色化”的字面含义都是“绿色”这种颜色和“绿色的”这种属性由无到有、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浅到深、由部分到全部、由局部到全局等由此及彼的动态转变过程。
在日常用语中,人们对作为后缀的“化”的应用并不陌生,对其所具有的内在涵义在理解上也较为一致,譬如:“新型工业化”指的是由传统工业到新型工业转变,“农业现代化”指的是由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转变,“科学化”指的是由不科学到科学转变,“民主化”指的是由不民主到民主转变,“标准化”指的是由没有统一标准到有统一标准转变,如此等等。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赋予“绿色”和“绿色化”的涵义并不限于上述字面含义,而常常在其象征意义上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而这正是准确把握“绿色化”科学涵义的关键所在。
那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从象征意义上又赋予“绿色”和“绿色化”哪些不同的涵义呢?笔者的初步研究表明,目前人们从象征意义上赋予“绿色”和“绿色化”的涵义至少有以下三种:
一是将“绿色”用作名词,象征以绿色为基色的树木、森林,与此象征意义连在一起的“绿色化”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绿化”,指的是通过植树造林使一些地方由没有树木、森林转变到有树木、森林,或者由有较少的、质量较差的树木、森林转变到有较多的、质量较好的树木、森林,进而使一切可能的地方都逐步绿起来。这是自新中国成立之初一直沿用至今的“绿化”即“绿色化”的涵义。如:毛泽东1956年3月向全国人民发出的“绿化祖国”的号召;习近平先后几次在首都参加义务植树时所说的“全民义务植树开展30多年来,促进了我国森林资源恢复发展,增强了全民爱绿植绿护绿意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总体上还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植树造林,改善生态,任重而道远”;“绿化祖国,改善生态,人人有责”。
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在重申十八大关于“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的同时,首次提出“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的战略任务。这是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之后,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其中的“绿色化”作为在中共中央的历史文献中首次出现的新概念,集中体现了新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备受媒体和公众的关注,准确把握“绿色化”的科学涵义也相应成为社会各界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准确把握“绿色化”的科学涵义,首先必须对“绿色化”的字面含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其大致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当“绿色”用作名词时,“绿色化”指的是由无绿色转变为有绿色,由较少或较小范围的绿色转变为较多或较大范围的绿色,由部分或局部的绿色转变为全部或全局的绿色。二是当“绿色”用作形容词时,“绿色化”所指的是由不具有“绿色的”属性转变为具有“绿色的”属性,由具有较弱或较浅的“绿色的”属性转变为具有较强或较深的“绿色的”属性,由部分或局部具有“绿色的”属性转变为全部或全局具有“绿色的”属性。
总之,“绿色化”的字面含义都是“绿色”这种颜色和“绿色的”这种属性由无到有、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浅到深、由部分到全部、由局部到全局等由此及彼的动态转变过程。
在日常用语中,人们对作为后缀的“化”的应用并不陌生,对其所具有的内在涵义在理解上也较为一致,譬如:“新型工业化”指的是由传统工业到新型工业转变,“农业现代化”指的是由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转变,“科学化”指的是由不科学到科学转变,“民主化”指的是由不民主到民主转变,“标准化”指的是由没有统一标准到有统一标准转变,如此等等。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赋予“绿色”和“绿色化”的涵义并不限于上述字面含义,而常常在其象征意义上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而这正是准确把握“绿色化”科学涵义的关键所在。
那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从象征意义上又赋予“绿色”和“绿色化”哪些不同的涵义呢?笔者的初步研究表明,目前人们从象征意义上赋予“绿色”和“绿色化”的涵义至少有以下三种:
一是将“绿色”用作名词,象征以绿色为基色的树木、森林,与此象征意义连在一起的“绿色化”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绿化”,指的是通过植树造林使一些地方由没有树木、森林转变到有树木、森林,或者由有较少的、质量较差的树木、森林转变到有较多的、质量较好的树木、森林,进而使一切可能的地方都逐步绿起来。这是自新中国成立之初一直沿用至今的“绿化”即“绿色化”的涵义。如:毛泽东1956年3月向全国人民发出的“绿化祖国”的号召;习近平先后几次在首都参加义务植树时所说的“全民义务植树开展30多年来,促进了我国森林资源恢复发展,增强了全民爱绿植绿护绿意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总体上还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植树造林,改善生态,任重而道远”;“绿化祖国,改善生态,人人有责”。